December 12, 2017

友伴同行 20/M

年輕的子揚來到訪問現場,臉上掛著因初次見面而靦腆的微笑,但舉止輕鬆自若,說話節奏也明快開朗,乍看一點也不像將要分享一個充斥痛苦掙扎的故事。果然到訪問結束,我們發現他所呈現的,是一個被恩典和友愛緊緊包圍的故事。

單純男生 單純故事

子揚的故事和個性都很單純,他從小六開始發現自己喜歡男生,到中五才第一次與男生拍拖,而且也是他到目前唯一一次戀情。兩人相識於網上論壇,發現是同校的學兄、學弟,慢慢由朋友發展成情侶。可是,在中一時已決志信主的子揚,不時參加教會活動。而在與男友拍拖一年後,他參與了一次由教會舉辦的,四天三夜的營會。在營會中,他因詩歌《讓我親近你》而深受感動,「那時痛哭落淚。神親近我,但我有罪。這些年一直覺得跟神有距離,一直只相信神『存在』,卻不是很親近,只是那一次就讓我真的感受到祂親自來找我。」結果,就由那感動開始,子揚立志要脫離同性戀。「選
擇是我自己作的,因為我覺得自己很迷失,許多傷痛,這種生活似乎真的不是我想要的,然後在營會中神就親自來找我。」

雖然一開始也不曉得怎處理,但子揚身邊一直有一群一起成長的好朋友,教會中也有可信任的導師,他跟他們無所不談,於是當他求助時,幫助便四面八方而來。終於子揚在可信任的朋友和導師介紹之下,透過個人輔導重新認識自己,甚至開始尋求加入成長小組,學習與有同樣掙扎的朋友彼此支持。

 

超越性向 友伴同行

子揚的故事,說來好像寥寥幾句,但過程當中卻是受到身邊不少朋友的大力支持才能渡過。他身邊有很要好的朋友,幾乎什麼都跟他們分享,包括跟同性拍拖這件事。而朋友的反應迥異,有朋友甫知道便很著緊,想立即拉他去見輔導,「我知對方為我好,但我會好害怕,而且當時仍在拍拖,根本未想分開、未想到改變那一層。」

另亦有朋友盡顯同理心,在聆聽的過程不會刻意表現個人取態,也許只是大概說說上帝會怎樣看,「這樣我感覺會輕鬆點,放心點跟對方傾談。」及至分手時,也因這些好友的接納支持,他才能撐過去。「那時因在營會中立志脫離同性戀,便跟男友提分手,沒料到他竟然說他也正想分手!雖然主動提
的是我,但因他的反應,我就有被遺棄的感覺,甚至想挽回關係。」然而子揚最終失敗了,二人的的確確分了手,「之後整整兩年我都很怕在學校遇見他。首幾個月更不斷想起他,頗影響生活,我甚至曾想過因此而不在原校升讀中六。」朋友們在此時就送上最窩心的支持,「他們很有同理心,他們說『雖然我不完全能體會你的心情,但我會為你祈禱』,而且還有一位朋友及一位導師,答應在暑假完結、開學以後,每晚都打電話給我,跟我一起祈禱,就這樣度過了我最難熬的兩、三個月。」

 

認清罪貌 悔不當初

雖然子揚如今憶述整個過程,也說不清具體是從何時開始在同性戀與信仰之間強烈掙扎,然而有關性的犯罪還是很深刻。「我是中一、二時決志的,那時沒特別想到同性戀的傾向跟信仰有沒有衝突,反正當時學校的宗教氣氛很濃厚,我就這樣順著氣氛決志了。」即便後來得知了信仰的教導,與同性性傾向有所矛盾,子揚也只是模模糊糊地懷著疑問。「也許因為我是很乖的類型,從沒上色情網,也沒手淫,可能因此沒覺得自己太不潔。」

然而,到了中四,子揚在喜歡的對象引導下,才嘗試了第一次手淫經驗。「當時真的因為好奇而已,第一次之後就很內疚,也很恐懼,覺得跟之前的自己不同了。」從前單純的子揚,沒想像過自己也會做這種事,彷彿以那一刻為分界線,那之前和那之後的自己已截然不同了。「可是很奇怪的,我也會因而首次覺得自己『真的是一個男孩子』。」談吐溫文的子揚,一直難混進男孩子堆,甚至有被取笑過女性化,手淫這件事竟也矛盾地給予了他一份對自己性別的認同感。可是手淫這件事,讓子揚最深刻的始終是罪疚感。「性這方面的罪不同於其他罪,例如我知道自己是易發脾氣的人,但每次發完脾氣後,與手淫後的罪疚感完全無可比擬。反正第一次手淫以後,我覺得這不適合自己,不喜歡自己做這件事。」

 

感動立志 恩典支持

子揚的決心並不僅是不再喜歡同性,他追求的是建立真正的自己,學習真正的懂愛。「我重感情,希望感情是一生一世的,更想學習真正地去愛人,而非單為滿足自己的情感需要而拍拖。」信仰在這過程中就扮演重要的角色,「我錯時,神會推我,我很無力時,祂又會做些事,令我覺得祂存在,給我方向。慢慢我看見自己信仰靈性有進步,對生命的看法亦有進步。」子揚知道信仰會告知他對錯,他也明白有人會認為這是「審判」,但對他而言,信仰給予他一個可以跟隨的方向,朝這方向走確實會得到心理的健康和成長,而且他覺得信仰給了他很多好朋友(一直陪伴鼓勵的是基督徒朋友),也是這些好朋友陪著他踏出一個個突破口。

在過去為情所困的時間、做錯事的時候,也會有聖經經文浮現腦海作提醒,「我知道神覺得我錯了,但祂沒因此而向我少給,反而不斷的眷顧……一開始在營會中立志,是因一時的感動,但及後繼續走下去,則是因恩典不斷。」

 

毋忘主恩 建立夢想

今天子揚已踏入新的階段,他完成了個人輔導的過程,開始轉而尋求加入成長小組,「我想再行更遠的路,再進到下一階段。小組有凝聚力,互相支持,個人輔導某程度上是單打獨鬥,沒有過來人那種明白扶持……而且我也很盼望能與同性建立深厚而單純的友誼。」除此,這一段經歷還讓子揚找到了自己的夢想:「個人輔導約一年後,我開始對輔導這一行業感興趣。原來過程不是要迫我做什麼,只是讓我認識自己更多。然後回頭看,在香港同性戀者想找適切的輔導很不容易,有信仰背景更是碩果僅存。所以我未來的人生目標是成為一位輔導員,要幫助與我有相似經歷的人,讓他們知道他們還有很多選擇。然而,這條路很漫長,我會先好好處理自己的問題,特別是透過信仰,建立一個真正的自己。」